“老師,老師,你們明年還會再來嗎?”我轉過頭擦干眼淚,笑著答應,“會的,我們還會再見的,每年都會來。”
在這片從未涉足的土地上,第十四師二二四團九、十連以它獨有的方式,迎接一群懷揣夢想與熱情的“三下鄉(xiāng)”志愿者。跨越1347公里,歷經24小時車程,心中既有好奇與期待,也有一絲忐忑與不安。
當我踏上這片熱土,裹挾著沙子的微風中帶著些許熱氣,彌漫在鄉(xiāng)村小路上。夏日風聲與蟲鳴聲糅雜在一起,匯成奇妙又令人懷念的聲律在耳邊回響,猶如贊歌般從田野中涌出,稱頌著喜悅與思念,滋潤整片天空。
初遇:真誠的思念和期待
抵達和泰新區(qū)之后,經過短暫的修整,就投入到了工作和生活中。第一次遇見那些孩子,雖與我們素未謀面,帶有好奇與試探,但是看到“石河子大學法學院”的字樣,會熱情的跟我們打招呼,笑著說“老師好”。
圖為陳詩雨與當地小朋友合影留戀 陳詩雨供圖
我們不曾見過,他們的熱情卻感染了我,我依舊忐忑,但孩子們已經張開雙臂,朝我奔來。孩子們的眼睛,璀璨如星,陷入星河中,我不由遐想:星宇何其璀璨,宙天何其無際,與宇宙間的生命相比,人生多么短暫。生命,必須用于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我放棄一個月的假期,投身于社會實踐中來的原因吧。
緣起:匯聚歡聲笑語
每個到來的小朋友都對老師們充滿善意,這可能是得益于曾經到這里來三下鄉(xiāng)的團隊都給孩子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為我們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在課程內容上,我們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從簡單的數字游戲到生動的情景表演,從趣味橫生的歷史故事到動手實踐的美術創(chuàng)作。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他們的熱情與活力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在與他們共同學習、玩耍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心靈和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但那份對知識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愛卻是相通的。我們懷抱著真誠與熱忱,用彼此的真心建立起了一座座無形的橋梁。
圖為陳詩雨為小朋友分發(fā)手工材料 陳詩雨供圖
他們熱情可愛,活潑開朗,認真積極,歡聲笑語回蕩在藍天白云之下。每當看到他們奔跑的身影、聽到銀鈴般的笑聲,心中都充滿溫暖與幸福。這些孩子們,用他們的純真與熱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瞬間。
感悟:心靈的洗禮與升華
在這段旅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展館和地標給我?guī)砹诵撵`的洗禮。和泰新區(qū)黨群服務中心的展館完美反映了和泰新區(qū)建成以后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沙海老兵紀念館和紀念園讓我們更好地領略和感悟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
回顧這段“三下鄉(xiāng)”的旅程,我收獲了太多太多。與孩子們之間純真的友誼,與團隊成員之間深厚的情誼,和自我成長的喜悅與成就感。在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努力地生長,看到了一個個家庭在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懈奮斗,看到了一個民族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壯大……
離別時,我看著他們,像是我這十三夜來,每晚在天臺仰望星空。每一個孩子,都像一顆璀璨的星星,閃耀著自己的光芒。歡歌笑語道離別,感傷盡藏眉眼間。
我看見一名隊員和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做最后的道別,可她卻不敢讓小女孩轉過身來,而是讓小女孩背身坐在她的大腿上和他說話,不讓小女孩發(fā)現他眼眶里直打轉的眼淚。
當我告別各位家長時,他們說:“感謝老師們這十多天的授課與陪伴,咱家孩子和俺說,他受益良多,學到了許多新知識。”能夠澆灌祖國未來的花朵,我何嘗不是收獲滿滿。
這一切都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三下鄉(xiāng)”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它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感恩所擁有的一切。同時,它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與追求——用知識與愛心去幫助更多的人、去改變更多的命運。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將這段寶貴的經歷化作前行的動力與勇氣,繼續(xù)在自己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文:陳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