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華南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團委“惠州市博羅縣楊僑中學”實踐服務隊,于學院與楊僑中學簽訂基地共建協議十載之際,以“共繪楊僑時代之畫,同筑鄉村振興之夢”為主題,在當地開展2023年暑期實踐活動。活動依托惠州當地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致力于實現雙語模式下的“講好鄉村故事,發揚鄉村文化”。實踐服務隊開展了特色黨史課程、第二課堂設計之朗誦比賽和電影分享等活動,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為學生的課余時間增加了歡樂體驗。
結合惠州民俗,開設雙語課程
為講好鄉村故事,弘揚鄉村文化,促進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楊僑隊打磨多元化的優質課程,志在提高學生多維度的素質。以英語專業知識為本,楊僑隊從英語詞匯、口語和寫作課程出發,夯實學生的外語學習水平基礎。課程注意與惠州民俗文化特色融合,如:詞匯課以惠州當地民俗活動為主題,介紹了與民俗文化相關的詞匯與表達,向學生進行了知識的輸入;讀寫課以“食在惠州”為主題,向學生介紹當地美食的英語表達,同時創設英語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對話引導下自主完成一篇介紹惠州特色美食及其制作方法的作文;口語課則是通過繞口令挑戰賽等形式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并靈活運用之前所學的表達,達到知識轉化輸出和鞏固的效果。這些特色課程充分浸潤當地文化,增強學生對家鄉的文化自信,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傳承紅色基因,走近黨史人物
在外語能力鞏固提升的基礎上,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的黨史課也是一大亮點。考慮到初中生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了解程度不深,黨史特色課程設計以鄉村振興相關人物為線索,向學生科普鄉村振興戰略的概念與深層內涵,讓學生了解到了鄉村振興的多種類別和實踐方式,以切實的榜樣教育引導學生學思踐悟,不斷強壯精神素養,汲取奮進力量。課程依托多媒體資源,講好鄉村振興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傳遞愛心溫暖,了解黨團結帶領人民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和根本成就,引領學生們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會擔當。
開發第二課堂,激活知識趣味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在深入挖掘第二課堂開展可能性的道路上,楊僑隊組織“星光朗朗,我為誦狂”的朗誦比賽,提升同學們的語言表達和語篇理解能力,樹立自信心和錘煉勇氣,在朗誦的過程中陶冶性情,提升精神氣質和涵養精神風貌。楊僑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特定的晚上安排觀看《美麗人生》和《尋夢環游記》這類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后生活,讓學生從電影中獲得人生的情感力量,認知真實的生活和世界,連接學生對事物和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
在夏令營舉辦的過程中,楊僑隊打響“實踐育人”旗號,結合惠州當地民俗特色文化,設計了豐富多元的課程和活動。隊員們把基層當作最好的學習機會,在磨礪中歷風雨、長才干、壯筋骨,以實踐繪就青春,以青春之力詮釋將小我融入大我的責任和擔當,書寫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