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網馬鞍山8月3日電(通訊員 胡益瑋)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國節日走入大眾視野,為人們所知曉、慶祝,但這也帶來了對于西方文化入侵的擔憂和對外來文化的抵制。為幫助廣大青少年正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形成對中外文化的正確認識,7月7日,安徽工業大學拾光志愿服務隊來到安徽省馬鞍山市佳山社區,聯合社區工作人員為孩子們開展了介紹中外文化習俗的主題宣講活動。
由于中外地域環境與文化環境的不同,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也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孕育出了中國與外國不同的文化。近些年來,伴隨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矛盾也屢見不鮮。青少年階段正是認知觀形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從此刻開始教育孩子們正確認識中外文化與習俗的差異,是減少文化矛盾與偏見的不二之選。
作為西方文化的縮影與代表,為紀念耶穌基督誕辰而創立的圣誕節無疑是幫助孩子們接觸外國文化的好選擇,本次活動中,志愿隊員為孩子們介紹了圣誕節的一些習俗與文化內涵,并且介紹了一些有關圣誕節的英文單詞,如圣誕樹、圣誕賀卡等,既增加了孩子們的英文詞匯儲備,也讓孩子們了解到圣誕節不僅意味著收獲禮物和圣誕老人的到來,更代表著西方新年以及合家團圓。本次宣講也打破了孩子們“圣誕節只在國外過”的錯誤觀念,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與慶祝圣誕節,消除部分孩子對于外國節日的抵制心理除此之外,志愿隊員還以圣誕節為引,簡單地介紹了萬圣節、復活節等其他外國節日,極大地擴展了孩子們對于外國節日地認識理。

圖為志愿隊員為孩子們介紹圣誕節的小常識。
在結束了對于圣誕節習俗的講解之后,志愿隊員們接著介紹了中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春節。在介紹這個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節日,志愿隊員們并沒有枯燥的介紹春節的習俗,而是在介紹了春節的起源后,創造性地通過與外國圣誕節進行對比的方式,在幫助孩子們回顧春節習俗的同時,了解到春節與圣誕節的共同之處與差異所在,在幫助孩子們樹立文化自信的同時,也不忘提醒孩子們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外來文化。

圖為志愿隊員在為孩子們回顧中國春節的起源與習俗。
在介紹完春節與圣誕節之后,志愿隊員們緊接著為孩子們帶來了中外節日的問答活動,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們分辨問題中的節日是中國節日還是外國節日,糾正對于部分節日歸屬的錯誤認知,理清中國節日、外國節日與國際節日之間的區別,提高孩子們對于各個節日的認知與辨析能力。

圖為參與活動的孩子們積極的回答問題。
隨后,為進一步考察孩子們對于中外節日與習俗的了解,志愿隊員為孩子們提供了畫紙,讓孩子們畫出宣講中所了解到的節日符號與習俗標志,讓孩子們在放松之余,鞏固宣講中所學到的知識。在此期間,孩子們都興奮地拿起畫筆,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現他們心中各個節日的獨特標志,如一個代表著春節的紅包、一個預示著端午節的粽子,又或是一棵象征著圣誕節的圣誕樹等,孩子們將自己所學的節日知識與自己的想象力結合在一起,創作出獨屬于自己的節日畫卷。

圖為孩子們在畫出自己所學到的節日符號與習俗標志。
本次主題宣講活動,無論是活動之前的準備工作,還是活動中的講解展示,志愿隊員們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而其付出也取得了極佳的成果。通過本次主題宣講活動,孩子們對于中外文化的差異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并且學會如何正確看待中外文化。同時,活動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分享自己對于中外節日的見解與看法。這樣的宣講活動能夠糾正孩子們對于中外文化完全肯定或是全盤否定的極端看法,增加人們對于多元文化的理解。
世界因差異而多彩,文化因多樣而迷人。對于中外文化習俗的正確態度,應當是面對傳統文化,要勇于繼承,敢于創新;面對外來文化,要寬容接納,善于過濾。以包容的心態看待外國習俗,以堅決的態度守護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正確的文化觀念深入人心,讓文化差異不再成為不可逾越的壁壘,讓文化交流在和諧的氛圍中迸發出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