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建功,實踐鑄魂】弘揚傳統文化,品味國學魅力——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教育關愛暑期社會實踐持續推進 2023年7月26日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湘遇瑤光,童行未來”社會實踐隊來到江華瑤族自治縣中心小學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七彩假期”科普夏令營依舊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為響應黨的二十大關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提升同學們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認知與情感認同,實踐隊除了常規課程的教授,還給孩子們帶來了詩詞課,二十四節氣等七彩興趣課程。
二十四節氣和中國經典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張雨昕老師為同學們詳細地介紹了二十四節氣這一套關于時令、氣候、物候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并且將學習融于游戲之中,寓教于樂,引導孩子們主動學習。同學們積極踴躍地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一起朗讀二十四節氣歌,跟著老師領悟二十四節氣中蘊含著的來自古人對自然、歲月、天地、人生的思悟。通過學習二十四節氣可以幫助孩子們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學習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華,引導孩子們領會其中的精神內涵。
(圖為一年級的二十四節氣與中國經典色品味課)
在詩詞課的課堂上,通過對于李白這位大家耳熟能詳詩人一生的經歷的講述,不僅讓同學們能夠了解到李白的生平經歷、性格特點、寫作風格等,還能夠帶領同學們走進唐朝盛世。同學們在課堂上手繪了詩詞里的景色,去想象了當年詩人眼前的風光美景,體會詩人寄托在詩歌里的思想和情感。同學們向老師提出問題,在一問一答中同學們成功地理解了所學詩歌的深刻意境以及精煉的語言藝術。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通過詩詞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同,培養了學生們對于美的敏感度和欣賞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一定的寫作能力。

(圖為六年級詩詞課)
除了七彩興趣課程之外,實踐隊挖掘常規課程中的文化育人元素,例如在語文課程中,除了對于課內知識的復習與講解外,還借助了傳統文化中的人物、故事等,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也將傳統文化融于課堂。7月26日的教學工作中,由三位老師分別在各個年級負責語文課。在高年級的課堂上,他們通過課內課外知識的結合,講解成語的組織同學玩成語接龍、以小組競賽的模式玩看圖猜成語等游戲,讓同學們能夠快樂地學習,更好地去接受新知識。同學們用自己感興趣的成語造句,并且嘗試去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成語的意思,講成語故事。低年級的同學學習看圖寫畫,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提供的一副或一組圖片,通過認真細致地觀察,精心構思,用自己的話有條理的講內容表達出來。在培養孩子們的聯想能力的同時,培養孩子們組織語言的能力和寫作技巧。
(圖為一年級同學語文課)
除了教學工作,老師們也會幫助同學們處理人際交往上的矛盾,處理低年級孩子們打鬧時產生的小傷口,管理孩子們吃飯、午休、上下學等等,并于每日工作例會中分別進行總結匯報,共同討論并完善后續的教學管理工作,不僅孩子們在夏令營中收獲了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支教隊員們也全方位地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實踐隊秉持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抓早抓小、潛移默化的號召,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并且結合不同年級的知識水平設置對應的課程,符合孩子們的認知規律。通過詩詞課、二十四節氣課等課程,可以引導青少年正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激發孩子們對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為學生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