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之際,有一股特殊的暑風吹拂著中國大地。這是一股名為“三下鄉”的風潮,象征著城市學生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前往農村開展志愿服務。“紅星閃閃”教育關愛團在周茜老師的帶領下赴湖南省邵陽縣新寧縣金石鎮新泉村進行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并選擇了走訪留守兒童的項目。
留守兒童,這是一個時下備受關注的話題。由于父母外出務工,他們被迫留在家鄉,與親人分隔千里。他們的成長環境缺少親情呵護,心靈需求得不到滿足。因此,“紅星閃閃”教育關愛團心生一份對他們的關懷和熱愛,希望能為他們帶去一絲溫暖。
走進小村莊,他們第一次見到了一群天真無邪的留守兒童。他們有些緊張地看著前來的陌生人,但很快展開了笑容。隨后,他們相談甚歡,了解到他們每年最期待的就是暑假,“三下鄉”活動,因為帶給了他們溫暖、關愛。
以愛心,溫暖留守兒童
通過走訪,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這些孩子內心對情感的需求。孩子們迫切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關愛和關懷。在他們的走訪下,留守兒童收到了精美學習禮品,孩子們也紛紛感激團隊成員。孩子們熱愛學習,也渴望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留守兒童江梓妍)

(留守兒童徐卓坤)

(留守兒童周欣妍)
以關心,呵護稚嫩幼童
然而,走訪過程中,他們也看到了留守兒童內心對陪伴的渴望。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不僅需要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在團隊成員問起他們大概多久與父母見一次面時,孩子們的眼眶不禁泛起一層層淚水,他們的年齡大多為五到十歲,也因為交通不便所以只有過年才能夠與父母見上一面,但是團圓的時間總是美好而又短暫的,許多留守兒童也非常地懂事,在分別時開開心心地與父母道別,轉過身去卻又偷偷地抹眼淚,這也讓團隊成員感同身受。
(留守兒童江梓妍)

(留守兒童徐卓坤)
以關愛,了解留守兒童
然而留守兒童缺乏的不僅僅是父母的陪伴,還有教育資源的問題。七歲的周惜君是一個聽話又懂事的小女孩,但是家庭經濟卻十分困難,姐姐智力缺陷,自理能力較差,好不容易讀完了初中卻因為交不起學費考慮是否上高中,團隊成員看著天真爛漫的周惜君不禁悄然淚下,
詢問完學業計劃等一系列問題后,團隊成員也盡自己所能為周惜君媽媽普及資助以及學業規劃。十歲的徐慧相比較來說算是比較幸運的孩子,她的父母在廣東深圳打工,徐慧學習成績一般但卻是一個聰慧的小朋友,她和妹妹偶爾可以和父母團聚,團隊成員也為她們感到慶幸。徐寧住在新全村1組,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徐寧的成績卻格外地好,讀四年級經常是年級第一,他的姐姐徐晶晶中考900多分,后來她的女兒考上了一所211大學,爺爺是教師,所以家庭學習氛圍非常好。
在走訪結束后,我們團隊帶著深深的思考回到了新全村服務中心,與留守兒童相處的點點滴滴一直回蕩在他們的腦海中。孩子們的需要并不復雜,其實只是一絲親情,一份關懷。這也讓團隊成員更加堅定了要盡自己所能幫助留守兒童的決心。
為了留守兒童的未來,大家應該共同努力。政府、社會組織、學校和家長都應該關注并支持“三下鄉”等志愿服務項目。同時,每個人也應該向著這個方向邁出一步,承擔起照顧留守兒童的責任。
讓大家攜手走進這個春意盎然的鄉村,為留守兒童帶去一片陽光和溫暖,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希望的力量。讓大家一起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