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學習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方針,深入了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河海大學南通市武陵村發展調研團于7月2日到達東昌鎮村、元祥村、小塘沙村、新河村進行實地考察研究。
團隊成員走進東昌鎮村 團隊成員走進元祥村
新河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小塘沙村“法治文化園”
在東昌鎮村,村書記劉春英著重介紹了文明積分制度。村民可以通過主動集中處理秸稈、擺放鮮花文明祭祖、修剪自己房屋附近的植被等行為獲得積分,出現鄰里矛盾、不遵守政策等情況則扣分,村民們利用自己的積分在村委會兌換實用日用品。村中每年評比文明積分星級戶,獲獎的村民能獲得免費體檢、存款優惠等福利。村民們從配合到主動,以積分的形式培養文明意識,塑造良好民風。在村里特色的網格鄰里節上,村中老老少少積極主動參與,享用美食,觀賞文藝節目,以聊天的方式讓矛盾在臺桌上解決,村干部也趁此機會宣傳強調掃黑除惡、反詐和安全知識。
團隊成員參觀“文明積分制度”
生態文明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內在要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財富。元祥村村干部沙天杰介紹了作為江蘇省三星級人居環境示范村的元祥村的建設。村中的綠化面積已達95%以上,路面硬化率達100%,改廁工程覆蓋率為98%以上,村委會注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減少污染同時采用河長制,村干部分別承包河流去治理,使元祥村獲評“水美鄉村”。針對農藥廢棄問題,村里實行積分制,村民撿起的農膜、農藥以增加積分的形式兌換生活用品。
新河村“規?;?rdquo;蔬菜大棚
新河村建有啟東市現代農業示范園,蔡海東書記帶領調研團隊參觀了種有葡萄、蔬菜的大棚,注重產業多方面協同的新河村瓜果大棚園區、蔬菜園、養殖業共同發展,同時,由于工業基礎好,農民能轉化成工人,使得農業工業副業三產業齊頭并進,大大拓寬了鄉村和農民的致富道路。
團隊成員走訪“水美鄉村”新河村
小塘沙村的徐海紅書記向團隊展示村里的三大支柱產業,首先是以種植水稻和小麥為主的高標準農田,在成熟收獲后經烘干房烘干再磨成粉售出,同時投資新建冷庫倉庫,以保證“稻麥產業”的基礎設施完備。其次是每畝具有高收益的螃蟹苗產業基地,為村民帶來可觀的收入。第三是全自動雞蛋養殖場,大規模養殖雞群,擁有完善的產業鏈,經濟效益與效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