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7月9日-13日,由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學生黨員服務中心組建的“‘夏’鄉逐夢 向汀而行”暑期社會實踐研學隊(以下簡稱“實踐隊”),來到福建省長汀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研學,腳步丈量,去感受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引領下,革命老區發展的新變化。
革命歷史主題“紅”
在長汀縣研學期間,實踐隊一行先后走訪參觀了長汀縣博物館、福音醫院、毛澤東同志舊居、國立廈門大學長汀舊址、楊成武將軍廣場和紀念館、瞿秋白烈士紀念園、辛耕別墅、松毛嶺阻擊戰前沿指揮部——郭公寨、紅軍長征第一村——中復村、紅軍渡口、何叔衡紀念館等地。
長汀縣博物館內陳列著的豐富多樣的文物和歷史資料,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長汀悠久的革命歷史和燦爛的紅色文化。其中,讓實踐隊成員印象最深的便是館內毛澤東同志揮筆題詞的“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這也是實踐隊成員印在文化衫上的文字。這句詩詞源自毛澤東的《清平樂·蔣桂戰爭》,他用紅旗躍過汀江的斗志,記錄著紅旗如畫的場景。
為緬懷革命先烈,實踐隊一行參觀了楊成武將軍紀念館、瞿秋白烈士紀念館、何叔衡紀念館等。在松毛嶺阻擊戰前線指揮部舊址前,實踐隊成員們認真聆聽講解員的介紹,了解曾在這里發生的激烈戰斗與屋后“護紅樹”的故事。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和發揚革命先烈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以吾輩之青春,鑄華夏之繁昌。
水土保持生態“綠”
長汀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山光、水濁、田瘦、人窮”,草木不存,紅壤遍露。如今的長汀,放眼望去綠色連綿,草木繁盛,長汀人民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經過幾代人篳路藍縷,創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
為了深入學習“長汀經驗”,探索紅色長汀的綠色蝶變奧秘,實踐隊一行來到了長汀水土保持科教園。步入館內,實踐隊一行認真聽取了館內講解員的講解,了解到了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前世今生”,深刻感受到了長汀從“火焰山”到“花果山”轉變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思路。
在水土保持科教園區內,實踐隊一行還參觀了習近平同志于2001年10月在此地調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時親自種植的香樟樹。在綠茵盎然的園區內,實踐隊成員真切地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生態文明思想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大家紛紛表示要努力成為生態保護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紅”“綠”融合賦能“好”
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一步步變為現實”的號召,實踐隊一行前往長汀縣古城鎮梁坑村實地考察調研,了解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和竹文化產業鏈發展情況。梁坑村,不僅是一個有著厚重革命文化的紅色村落,更是一個以紅色傳承帶動綠色發展的特色新農村。在中國式現代化綠色發展理論的加持下,探索出“紅色傳承+綠色發展”的發展模式,開發竹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隊一行來到了當地的一家竹子加工廠進行調研。在交流過程中,實踐隊成員了解到梁坑村竹子的成材時間較短,竹林采用輪作休耕的模式,分時、分塊砍伐竹材、挖竹筍,保證了梁坑村竹林的可持續發展。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成員發現,竹產品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會進行造紙或制作成竹炭燃料進行二次利用,真正做到了可持續發展。
通過此次實地研學,實踐隊成員較為全面地了解到了長汀的革命歷史、水土流失治理經驗、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路徑等,看到了在中國式現代化科學理論的引領下長汀的發展變化。新時代的青年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理應為時代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讓蓬勃青春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在新征程中譜寫出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