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蔣海文、彭靚 通訊員:劉玉婷 陳雨嫣)
新時代怎樣挖掘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內在價值和時代意蘊,使其煥發新的光彩?為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公德意識,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近日,調研團隊懷著最飽滿的熱情來到平江縣三陽鄉敬老院,開展了一場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為他們的晚年生活增添一份溫馨。
調研團隊在與敬老院院長張和清的交流過程了解到,三陽鄉敬老院是平江縣環境較好并且建設較早的一所養老院。建地面積有1000多平方米,院內有40多個老人。其中最高年齡的老人已有92歲,最低年齡的也有60多歲。院內有3棟房,為了照顧一些特殊的老人,還專門設有小食堂,可以單獨給老人做他們自己想吃的飯。張院長介紹到,“老人們平時生活很豐富,很多老人非常喜歡釣魚,院旁的池塘給他們提供了這個優越的條件。院內還有活動廣場,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保證老人們每天進行一定的鍛煉,保持身心健康。”
在院長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們參觀敬老院的房間、餐廳、會議室、醫務室以及周邊,了解院內向老年人提供餐飲、健康服務等方式。在長廊下與乘涼的老人們進行了簡單的交談
活動期間,在一樓廣場進行公益演出,表演節目歌曲《明天會更好》《不忘初心》、古典舞《青山遠黛》《夢中的額吉》《相許》、街舞《舞動青春》、《熱烈》等節目,彰顯青年的青春活力……團隊成員們自然生動、聲行并茂的表演贏得了老人們陣陣喝彩和熱烈掌聲,一名老人對調研團說道:“你們的節目蠻有味,你們常來啊!常來!”簡短的話語,讓團隊成員們更加強烈感受到關愛老人的重要性,更加關注這群龐大而特殊的群體,從中學會關愛,學會感恩。
此次“文藝暖夕陽,志愿我先行”公益演出走進敬老院的實踐活動,培養了團隊成員們的服務精神,更詮釋了中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文化。“敬老院的這些老人,平常也很孤獨,雖然也有娛樂活動,但是感覺大學生來表演節目,更加新穎熱鬧,以后也常來啊!”張院長離別時的這段話令團隊成員劉玉婷感到:“作為新時代新青年,需要我們多走進敬老院,傳承孝親敬老這一中華傳統美德!”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團隊成員們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受益匪淺,紛紛表示以后要積極參加傳遞愛心社會實踐活動,為他們平日的生活增添些許色彩。希望團隊的微薄力量能喚起社會的老齡意識,著力使全體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安享穩穩的幸福生活,讓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和無私奉獻的志愿精神不斷傳遞。
圖為團隊成員與敬老院老人們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