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歷史的記憶,紅色文物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讓紅色文物煥發耀眼的光彩,使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是當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晝夜不舍的目標。近期,鹽城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蘇行·傳遞新四軍文物之聲”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功推進了文物活化階段的系列活動,秉承“用好革命文物,講好革命故事,傳承革命精神”的宗旨,將實踐中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轉化,持續以新四軍革命文物活化為主線開展專題宣傳和宣講活動,旨在向群眾傳遞文物史實和精神內涵,讓新四軍革命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實踐團通過查閱相關歷史文獻、檔案資料以及依托新媒體平臺等多種渠道,提煉文物承載的革命精神,整理匯編《新四軍文物名錄》,詳細記錄了新四軍在抗戰歷程中使用的武器裝備、革命者的日常用品以及各類紀念碑等珍貴文物。同時,實踐團創新性地建立了“紅色印記”微信公眾號平臺專欄,每日定時發表一篇《新四軍文物名錄》推文,以期將文物背后的故事和革命精神傳遞給更多讀者,構建革命文物與人民群眾對話的橋梁。
實踐團成員們先后面向鹽城、常州、南京等地的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村部以及鹽城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開展了多場新四軍革命文物宣講會,線上線下同頻共振。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向群眾與青年學生傳遞文物史實和精神內涵,并激發了他們愛黨愛國、傳承紅色基因的熱情。鹽城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22級學生劉婷婷表示:“新四軍革命文物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承載著新四軍將士們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的精神。從彈孔累累的旗幟到锃亮的軍號,從簡陋的步槍到卷刃的大刀,再到滿是補丁的軍服,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卻蘊含著無數動人的故事。我想,我們青年一代應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努力拼搏,在新征程中踔厲奮發。”
為了展示新四軍北上的崢嶸歲月,為地方紅色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提供思路借鑒,實踐團成員設計“新四軍東進北上”紅色研學旅游路徑,以新四軍革命文物為主線,將鹽城、徐州、揚州、無錫、南京等地的新四軍主題紀念館有機串聯,旨在為追尋先輩革命印記、傳承革命精神提供“紅旅”攻略,進一步推動革命文物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帶動地方旅游產業經濟騰飛。
革命文物話歷史,青春向黨守初心,此次實踐活動中,“蘇行·傳遞新四軍文物之聲”暑期社會實踐團始終堅持深度與廣度兼具,溫情與傳承相伴,追尋紅色印記,感悟革命初心,助力革命文物故事傳播,為革命文物能真正“活”起來,革命信仰永不褪色,革命精神生生不息貢獻青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