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匠心承楷韻實踐團于 2024 年 1 月 16 日先后奔赴隆盛堂、曲阜市德圣楷木雕刻坊以及當地頗具特色的楷木集市,開展了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楷木雕刻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旨在深入了解楷木雕刻這一傳統技藝,探尋其傳承與發展的現狀,感受古老藝術的魅力。
在隆盛堂,實踐團成員有幸采訪到了顏氏楷雕的第八代傳承人顏德印。顏德印出生于雕刻世家,自幼便對楷木雕刻耳濡目染。1992 年,他高中畢業后加入曲阜工藝美術廠,跟隨父親從事大型佛像的雕刻工作。在伯父顏景新 —— 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的悉心指導下,顏德印不斷鉆研,將學院雕塑和民間工藝巧妙融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藝風格。
據顏德印介紹,楷木雕刻的歷史源遠流長。相傳孔子逝世后,子貢守靈六年,將從家鄉帶來的楷木樹苗植于孔林,并用楷木雕刻了孔子和師母亓官氏兩尊圓雕坐像,楷雕藝術由此始創。歷經數千年的傳承,楷木雕刻形成了獨特的工藝體系。其技法多樣,包括圓雕、浮雕、透雕和鏤空雕等,多種技法交互使用,使得雕刻作品栩栩如生,極具神韻。

圖為實踐隊在隆盛堂所參觀到的物件。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紫露 供圖。
一件楷木雕刻成品的誕生,要經過諸多復雜的工序。選料是關鍵的第一步,需挑選質地堅硬、紋理細膩的楷木。解木、下料、整形后,便要進行畫圖設計。接著是切、削、凈、刻等精細操作,每一刀都需精準把握,稍有偏差便可能影響作品的整體效果。完成雕刻后,還要進行打磨、上色、打蠟等工序,一件四十公分的如意,最簡單也得花費一個月時間才能完成。
在現代社會的浪潮中,楷木雕刻這一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技藝,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諸多挑戰。隨著工業化進程的迅猛加快,機械化生產以其高效、低成本的顯著優勢迅速席卷各個行業,楷木雕刻領域也難以幸免。現代機器生產的大規模普及,使得傳統手工楷木雕刻的市場份額受到了嚴重擠壓。相比之下,傳統手工楷木雕刻制作周期漫長,產量極為有限,難以與機器生產的產品在數量和價格上競爭,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同時,培養一名優秀的楷木雕刻手工藝人,更是一條充滿艱辛與挑戰的道路。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短期內難以獲得豐厚的回報。在當下追求快速回報的社會環境里,愿意投身這一行業的年輕人愈發稀少。

圖為顏德印在為實踐隊講解楷木雕刻藝術。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紫露 供圖。
盡管面臨重重困難,顏德印和眾多楷木雕刻藝人并未放棄。他們積極探索創新之路,將現代元素融入到楷木雕刻作品中。例如,顏德印創作的 “一帶一路” 圖案的楷雕如意,既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又緊跟時代潮流,賦予了作品新的內涵。
在傳承方面,顏德印也不遺余力。他經常前往曲阜師范大學、濟寧市特殊教育學校等高校授課,將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們。此外,他還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曲阜楷雕,擴大了這一傳統技藝的影響力。
參觀完隆盛堂,實踐團踏入德圣楷木雕刻坊,機器的轟鳴聲與木頭的清香瞬間充斥四周。在這里,現代工業化生產與傳統楷木雕刻技藝相互交織,呈現出獨特的景象。工廠內,大型機器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著,承擔起基礎的切割和打磨工作,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而在一些關鍵的雕刻環節,經驗豐富的工匠們則手持刻刀,全神貫注地進行手工雕琢。他們目光堅定,雙手靈活地在木頭上穿梭,每一刀都精準到位,盡顯精湛技藝。
實踐團成員與工廠負責人深入交流后了解到,盡管機器生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楷木雕刻產品數量的需求壓力,但傳統手工技藝所蘊含的獨特精髓,是機器生產無法企及和替代的。同時,工廠當前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楷木雕刻產品在眾多工藝品中脫穎而出并非易事;產品創新不足,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著楷木雕刻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這一現狀讓實踐團成員深刻意識到,楷木雕刻的傳承與發展,既要充分保留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又要積極順應現代工業化的發展趨勢,努力探尋兩者之間的平衡之道。
臨近傍晚時分,實踐團來到了當地熱鬧非凡的楷木集市。集市上,攤位鱗次櫛比,擺滿了琳瑯滿目的楷木雕刻制品。從精巧別致的掛件,到造型新穎的擺件,再到實用的生活用品,應有盡有。攤主們熱情洋溢地向顧客介紹著自家的產品,娓娓道來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
實踐團成員在集市上與眾多購買者展開了交流。通過交流發現,部分顧客被楷木雕刻深厚的文化內涵所吸引,期望通過購買一件作品來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而另一些顧客則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美觀性。這些不同的需求和看法讓實踐團成員明白,楷木雕刻若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不僅要高度重視技藝的傳承,更要密切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不斷在產品的形式和功能上進行創新。
在實踐過程中,曲阜師范大學匠心承楷韻實踐團的成員們親眼目睹了楷木雕刻的精湛技藝,此次實踐活動讓實踐團成員們對楷木雕刻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看到了傳統技藝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傳承人的堅守與擔當。未來,曲阜師范大學匠心承楷韻實踐團表示,將繼續關注楷木雕刻的傳承與發展,通過各種方式為這一古老藝術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實踐隊在觀看顏德印雕刻楷木。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紫露 供圖。
相信在眾多傳承人的堅守傳承、創新發展,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下,楷木雕刻這一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必將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破繭重生,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無論是在傳統的工坊,還是新興的文化創意空間,亦或是各類線上線下的展示平臺,楷木雕刻都將憑借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價值,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越來越多的場所將成為楷木雕刻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陣地,共同推動這一古老技藝不斷前行,持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續寫屬于它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