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赴張家界市慈利縣“三湘四水,岸芷汀蘭”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慈利縣林業局就“慈利林業治理”方面向專業人士開展溝通交流。對于實踐團團員們提出的一些問題,林業局相關人員給予了明確答復。
其中,相關人員強調,要想高校推進“林業三增”,必須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既要限制森林砍伐,更要推進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

圖為林業局相關人員在向實踐團成員介紹政策
一是要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嚴格限制森林采伐限額管理。
慈利縣全縣繼續全面停止商業性砍伐,嚴禁采挖移植天然大樹和古樹名木,強化林地管理,加強項目使用綠地的先期介入、事中監督、后期檢查等,為林地復綠工作提供技術保障,擬建設打造““張家界森林科技健康產業園”。
二是要搞好宣傳發動,調動全縣林農參與造林工程的熱情。
要想持續增綠增景,需由政府發揮“牽頭”的作用,各單位積極配合實施其相關工作,更要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破除農民的“守田”思想。
三是要久久為功,推進水土保持常態化治理。
“有好山才有好水”,而“好水”則需來自“好樹”。林業專家向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介紹了近年來所開展的項目以及取得的成效,加強采伐監督與森林采伐限額管理、退耕還林等。
但也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如農民的“守田”思想、重治理卻不重預防,以及水電站的冗余等,但“增綠、護綠、活綠”仍然是不變的中心導向等等。經過此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將進一步認真學習,深刻領悟習總書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為生態保護貢獻出一份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林業局前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