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讓紅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煥發時代光芒,7月5日-7月9日期間,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足訪揚城紅跡實踐團前往揚州高郵市和寶應縣,參觀拜訪了侵華日軍向新四軍投降處舊址和周恩來少年讀書處紐等兩個揚州首批紅色基地,此外還重點參觀了高郵勝利廣場、高郵革命斗爭史館、高郵烈士陵園等高郵標志性紅色地標,展開了第三階段的參觀學習。
為做好紅色革命宣傳工作,出發前,團隊成員做了充足的相關背景資料準備工作。
出發后,實踐團先行到達高郵勝利廣場,實踐團成員一路走過曲折的“抗戰道路”,到達廣場“革命火炬”雕塑處,實踐團成員雕塑前集體表達敬意。
(圖為7月5日“紅色文化·賡續揚州行”足訪揚城紅跡實踐團全體成員在勝利廣場革命火炬前表示敬意。宗誠信供圖)
“沿著曲折和狹窄的抗戰道路走到盡頭,循著光線拾級而上,迎來了豁然開朗的勝利廣場。廣場一角高聳的勝利火炬雕塑,象征著抗戰終于勝利!之前抗戰道路中積聚的悲憤、壓抑在此徹底釋懷,人們在經歷了剛才一幕幕戰爭的百轉千回后不禁感嘆最終勝利的來之不易!”團隊成員沈雨軒感慨道。
在這里,實踐團還遇到了招商局金陵船舶有限公司舾裝件公司黨支部,經交流,實踐團了解到金陵船舶黨支部也是為紅色學習教育特意來到高郵,實踐團負責人李紅杰積極同金陵船舶黨支部負責人李載靜分享實踐團此行的經歷和感受。
“此次相遇都是緣分,因內心追尋紅色文化而相知,為銘記揚州先烈光榮歷史而共聚高郵勝利廣場,此番相遇,也是我們實踐團隊的榮幸”實踐團負責人李紅杰表示。
(圖為7月5日“紅色文化·賡續揚州行”足訪揚城紅跡實踐團全體成員與招商局金陵船舶有限公司舾裝件公司黨支部。宗誠信供圖)
隨后實踐團來到侵華日軍向新四軍投降處舊址,在舊址內,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一座座雕塑把大家的思緒帶回到了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帶回到了革命烈士們奮勇抗戰的現場。大家無不神情莊重,聚精會神,無不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心靈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尤其在侵華日軍向新四軍投降蠟像前,實踐團成員駐足許久,深情凝望。
(圖為7月6日“紅色文化·賡續揚州行”足訪揚城紅跡實踐團全體成員在侵華日軍向新四軍投降處舊址前合影。宗誠信供圖)
之后,實踐團到達高郵革命斗爭史館,置身展覽館中,戰爭的氣息撲面而來,頓時便將人們帶到那個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實踐團成員認真參觀館內展品,了解和學習高郵特有的革命史。
(圖為7月7日“紅色文化·賡續揚州行”足訪揚城紅跡實踐團全體成員在高郵革命斗爭史館前合影。宗誠信供圖)
再然后,實踐團成員來到高郵烈士陵園,在這里實踐團成員對這些為革命工作而獻身的先烈們表達崇高的敬意。
(圖為7月8日“紅色文化·賡續揚州行”足訪揚城紅跡實踐團成員王靜雯在高郵烈士陵園中對先烈表達敬意。宗誠信供圖)
最后,實踐團成員前往寶應縣,到達最后一個目的地——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在這里,實踐團成員認真參觀舊址,感受周恩來總理少年讀書的經歷。
(圖為7月9日“紅色文化·賡續揚州行”足訪揚城紅跡實踐團全體成員在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前合影。宗誠信供圖)
“愛人者,人恒愛之。周恩來總理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了,但是人們還是常常想起他、說到他,一提起他就感到親切自然,斯人如在眼前。周恩來總能給人以愛和理解,而且極其自然而得體,他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心換心,感動著全中國,感動著全世界。他的人格魅力像一盞明燈照耀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團隊成員林雨晨表示。
高郵戰役,是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后,新四軍對拒不投降的日偽軍發動的最后一場戰役,也是華中戰場對日軍的最后一戰,以日軍繳械投降、新四軍徹底勝利告終;中共領導下的新四軍接受日軍投降,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中國戰區接受日軍完全投降的最后一個儀式,見證了日本侵略者的最后失敗。高郵戰役,徹底打垮了日偽拒不投降的囂張氣焰,也給予不能正確認識歷史大勢和歷史規律、不知道反省自己侵略本性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一記沉重的打擊!
通過本次揚州高郵市和寶應縣的足訪參觀,艱苦奮斗、實事求是的革命精神深入于每個團隊成員的心中,革命烈士們為了民族尊嚴、為了革命勝利,毅然挺身而出與侵略者做斗爭,奉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故人已逝,百世流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銘記先烈光輝歷史、傳承紅色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