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修遠兮,上下求索 每個第一次都像是初春櫻花綻放,于心間永恒地刻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社會實踐進行過多次,但我卻是第一次走進教育事業,站上講臺,體驗“教師”,品讀其中真諦。現實是兩年的師范生培養,依然讓我在這段時間屢試不爽。可能就像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離騷》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漫長教師路,吾需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這是此次社會實踐帶給我的最大收獲。
前進亦或是后退?
此次社會實踐本著傳播紅色文化的初衷,我們走進臨沂市莒南縣探求紅色基因。初期我跟隨團隊成員對本地居民進行調研活動,任務驅動前進與個人心理畏懼抗衡好長時間,才邁出第一步。設想同實踐真得天差地別,心理建設在現實面前縮成一團,我想這也是社會實踐其中內涵之一,只身入世體驗感悟,而有質的飛躍。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引導者,應當像探索者一樣,對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達到精通的程度,這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專業素養的體現。在探索的過程中,如果保持初次調研的畏懼心理,知識永遠吃不透,是否有資格成為一名老師呢?什么時候才能在課堂上信手拈來,將復雜的知識點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呢?
卡爾·馬克思用其一生研究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并提出無產階級解放的科學理論。他走進貧民窟,為讓人們走出這里,不停實踐與反思,雖淪為貧民,仍無畏探索。前進是探索的源泉,正是此次實踐的前進,我才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讓我明白“前進!前進!前進進!”。
微笑亦或是冷臉? 支教給予我站上講臺的機會,本以為“照貓畫虎”,憑借多年經歷的老師們的熏陶,自當可以輕松駕馭課堂走向。但卻忘了照貓畫虎的后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現實課堂就是一團糟,難道秩序優先于知識嗎?
于是我收起微笑,嚴厲呵斥,那一刻我變成了我學生時代最討厭的一種老師,可能只有成為老師,才能理解老師吧!實踐重重打在理論的泡沫上,讓我重新考慮師范教育教會了我什么?理論用在實踐上為什么沒有新進展?我在反思中成長。
在休息的時候,我會偷偷旁聽本校老師講課,也會走進同事的課堂里。通過觀摩老師們的課堂管理技巧,我不斷向更加高效和受歡迎的教育者靠攏,雖然我知道這任重道遠,但我定當全力以赴。
真摯伙伴亦或是表面隊友? 團結是一個團隊的靈魂。我們團隊大可只對隊友略知一二,完成這次社會實踐。但我們這一群年齡相仿,樂觀真誠,有校園歸屬的年輕人又怎能放過難得的交友機會呢?又怎么能甘愿散沙一般草率完成實踐呢?
我們在工作休息之余,彼此洽談,真心換真心,這給我打開了另一扇窗。最初我對大學認知本是交友自由,支配自由,但真正處于大學,交友貌似變得很難,大家好像都有自己的團體。所以選擇加入社會實踐團隊更是拓寬優質交友圈的新途徑,很幸運遇見彼此,跟大家一起共事會讓我憧憬以后的工作環境,會不會也這么和諧、這么融洽、這么快樂。

在人生的旅途中,真誠地追求摯友是不可或缺的。這種友誼如同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給予我們勇氣和力量。因此,我們應該珍惜那些最真摯的朋友,與他們一起并肩作戰,共同追逐下一個目標,下一個夢想!
未來的教師之路,漫長而充滿挑戰,它如同一條蜿蜒前行的小徑,每一個曲折都充滿了未知。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教師所需具備的堅韌與毅力,以及那份對知識探索和教育奉獻的不懈追求。這是一段既充滿荊棘又開滿鮮花的旅程,它要求我們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還需不斷地充實自我,勇于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需求。此次實踐經歷,讓我更加堅信自己選擇這條道路的初心,也更加激勵我未來要不懈努力,去追求教育的卓越,去實現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