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砥礪行,支教花開別樣紅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切實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和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城市隨遷子女等少年兒童群體的關心關愛,建立鄉村學校“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有效機制,7月10日至13日,安徽理工大學“青春力量砥礪行,支教花開別樣紅”少先隊專項志愿服務團來到六安霍邱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感革命先烈之魂,奠紅色傳遞之基。實踐團首先到達六安市霍邱縣烈士陵園學習大別山革命斗爭史。走進烈士事跡陳列館,在一件件歷史文物、一段段歷史資料中感受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蘊含的艱苦奮斗和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站在烈士紀念碑前,望向碑上一個個金黃的名字,實踐團成員不由地肅然起敬。參觀過后全體團隊成員在紀念碑前深切地緬懷了在民主革命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

(圖為參觀烈士事跡陳列館,攝:高上)

(圖為緬懷革命先烈,攝:高上)
紅色研學映初心,童心向黨擔使命。習總書記指出:“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紅色教育有利于留守兒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踐團隊開展了“紅色教育”活動,站在校園外,由實踐團成員為留守兒童戴上紅領巾,在莊嚴的五星紅旗下進行升旗儀式。進入課堂中,團隊成員將在烈士陵園的所見所聞傳遞給留守兒童,希望他們可以學習先烈們艱苦奮斗的精神。為推進“黨團隊”一體化,加強“四史”學習,引導留守兒童做紅色文化傳承人,團隊成員又帶領留守兒童辨識國旗、黨旗、軍旗、團旗和隊旗,學習每一面旗幟的深刻內涵。

(圖為為留守兒童佩戴紅領巾,攝:高上)

(圖為“黨團隊”一體化團隊合影,攝:高上)
巧手天工學創新,全神貫注創藝術。藝術可以表達情感和思想,豐富生活,帶來心理的安慰和快樂。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了讓留守兒童內心的情感能夠表達出來,培養留守兒童的創新能力和人文素養,實踐團開展了“變廢為寶”手工制作和繪畫活動。活動中,團隊成員積極引導留守兒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每位兒童都可以用畫筆描繪可愛的圖案,用小手創作美麗的花燈。活動過后,每位留守兒童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圖為制作花燈后燦爛的笑容,攝:高上)

(圖為留守兒童的繪畫作品,攝:高上)
傳承古代文化,塑造自信兒童。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增強留守兒童的文化自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得到傳承和發揚,實踐團隊開展了“觀文化昌盛,延傳承火炬”的學習傳統文化的活動。活動中實踐團隊隊員通過視頻播放和《三字經》手勢舞激起了留守兒童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堅定了留守兒童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貢獻力量的信念。

(圖為:講授傳統文化,攝:高上)

(圖為學習《三字經》手勢舞,攝:高上)
此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成員始終秉持著為留守兒童提供關愛的初心開展教學活動,贏得了當地家長贊揚和孩子們的喜愛,團隊成員也獲得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