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三農情感,揮灑青春汗水,展現青年責任。7月24日至26日,在指導老師羅育鑫的帶領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學生邵一諾擔任隊長,連同其他8名同學共同組成的調研團隊,踏上了前往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的征程,開展了為期三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之旅。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鄉村振興的實踐篇章,深耕對農業的熱愛之情,磨煉服務農業的過硬本領,矢志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奉獻青春力量。
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共同富裕”偉大理念的重要方略,體現了我黨對人民福祉的深切關懷,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也是新時代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關鍵行動,更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地處西北內陸的甘肅省,憑借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環境優勢,積極開拓“海鮮陸養”新模式。然而,發展之路從無坦途,甘肅省在前進的道路上也遭遇了市場營銷難題、人才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等多重挑戰。發展三文魚產業,助力地方致富,任務艱巨,道路漫長。7月24日至26日,在羅育鑫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這支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組成的調研團隊對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的三文魚產業發展狀況、所遇挑戰以及發展策略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
推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調查團抵達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白河鎮,順利與淡水三文魚養殖基地負責人王銀芳取得聯系,并參觀了養殖基地。在與王總的對話中,我們了解到,作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的函授畢業生,王老板緊密結合省內實際情況,密切關注國內市場動向,致力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他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立志返鄉創業,打造獨具特色的淡水三文魚養殖基地。在深入研究了甘肅省豐富的淡水資源和成熟的淡水養殖技術之后,他成功地在山水中培育出了具有“海味”的特色三文魚。
據了解,該養殖基地自成立以來已歷時四年,占地面積達13畝。自三文魚在隴南武都、禮縣等地上架銷售以來,不僅填補了隴南市三文魚市場的空白,而且帶動了30多名當地勞動力就業,顯著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這不僅激發了禮縣漁業的活力,也為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

圖 1實踐隊前往養殖基地調研所攝 邵一諾供圖
征途漫漫,挑戰重重
三文魚產業的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新征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調查團隊前往白河鎮的三文魚直營店和隴縣鄉村振興供銷中心進行了調研,發現禮縣的三文魚生產體系較為完善,但市場對淡水三文魚的認知度尚需提升,消費者對于其食用方法和營養價值仍存有疑慮。
為了深入探究三文魚產業的發展軌跡,團隊訪問了禮縣電商中心和養殖基地,就當地三文魚企業的電商平臺運作、線上線下銷售鏈條、基地運營狀況以及養殖技術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在當地電商中心的引導下,三文魚企業采用了“線上+線下”和“直播+現場”的模式構建宣傳與銷售平臺。養殖基地配備了多個魚池,并增設了觀光、垂釣等休閑漁業設施,實現了養殖的清潔環保、優質高產和規?;L鏈運作。
盡管如此,冷鏈技術的局限性、惡劣的天氣條件以及不便的交通等因素,使得禮縣的三文魚目前主要銷售至天水、蘭州等周邊地區。受惡劣天氣和交通不便的影響,三文魚的銷售市場難以全面拓展至全國。

圖 2實踐隊前往禮縣三文魚直營店調研所攝 邵一諾供圖
腳踏實地,展望未來
面對禮縣三文魚產業當前的挑戰,實踐隊在與三文魚直銷中心、市場監督局、稅務和社保部門、電商中心、養殖基地,以及指導老師張駒教授深入交流后,提出了建設性建議。建議探索三文魚養殖與最佳冷鏈技術的結合,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以拓寬線上銷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覆蓋面。同時,政府層面也將致力于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運輸條件,確保道路暢通,以便禮縣的三文魚能夠順利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實踐隊對當地三文魚產業的發展狀況、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發展策略進行了系統分析。從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養殖品質、改善運輸條件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為當地三文魚產業的發展開辟了新路徑,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實踐隊成員在此次活動中體會到了青春奉獻和服務社會的深刻意義。未來,實踐隊將繼續深化實踐探索,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深入基層,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圖 3實踐隊前往禮縣市場監督局調研所攝 邵一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