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至15日,由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本碩博大學生聯合組成的“鳳鳴巴鄉”社會實踐團隊奔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開展以“推廣家禽生態養殖,賦能產業健康發展”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生態農業逐漸成為農業發展的新引擎。在家禽養殖領域,生態健康養殖的理念正在悄然崛起,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徑。

圖為梅花雞的生態養殖 通訊員 唐華 提供
通江梅花雞科技小院研究生采訪——帶著知識“出征”通江梅花雞科技小院是巴中首家科技小院,為梅花雞養殖技術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平臺。實地調研開始前,團隊成員們先對在山地梅花雞福利示范養殖農場入駐了4個月的科技小院研究生鄧海璇進行采訪,鄧師姐說:“梅花雞生態養殖技術的核心理念在于‘動物福利’,指生產過程中采用嚴格的飼養管理技術維護雞身心健康,從而生產出綠色安全的動物產品。”通過這次采訪讓隊員們了解了動物福利這一科學概念,還激發了大家對生態健康養殖的好奇心。

圖為梅花雞科技小院研究生在進行采樣工作 通訊員 鄧海璇 提供
走進山地梅花雞福利示范養殖農場——生態養殖技術的實踐與探索在通江縣楊柏鎮新河橋村的一處山坡上,郁郁蔥蔥的梨園中矗立著15棟現代化的“福利”雞舍。農場負責人劉萬平帶領團隊成員走進梨園,推開雞舍大門,為川農學子展示養殖設備參數與運作情況。通過現場勘察,團隊成員們意識到該養殖模式與傳統粗放型散養方式不同,采用了生態健康的福利養殖技術,這不僅體現在雞舍的建設上,更在日常養殖管理中得到了全方位的應用。養殖場內,太陽能發電設備、自動撿蛋和自動喂料系統等設施一應俱全,確保了雞群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生長環境的優質。在養殖過程中,嚴格的生物安全管理與疾病防控措施為雞群健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從源頭上避免了疾病的傳播,確保了肉質的天然與安全。通過這種綠色養殖模式,這種飼養理念與技術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健康的優質產品,也為公司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

圖為劉總在為隊員們講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 通訊員 茍莎 提供
與養殖戶面對面——考察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的推廣潛力除了走訪企業,社會實踐團隊還深入到通江及周邊的多家大型養殖戶與散戶的養殖場,實地考察了山地梅花雞的養殖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困境。通過與養殖戶們的交流,成員們了解到,盡管山地梅花雞的市場需求逐年增長,但許多養殖戶在在飼養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還存在缺乏經驗、認識不足的問題。養殖大戶老何表示:“這些雞這么多年一直都是這樣養的,在樹下圈一塊地,料盆空了就加料,其他基本不怎么管。”隊員們通過總結前期實踐成果,為養殖戶宣傳生態健康養殖技術,養殖戶們表示如果有單位愿意提供資金與技術指導,他們也很愿意開展生態健康養殖。

圖為采訪山地梅花雞養殖戶 通訊員 茍莎 提供
原種場考察——梅花雞生態健康養殖的支撐與未來此次社會實踐的另一重要環節是對山地梅花雞原種場進行考察。隊員們來到位于通江縣楊柏鎮太平場村的山地梅花雞原種場,據負責人劉總介紹,場內基礎設施已逐步完成建設,所有養殖設備與生產設施均為國內先進標準。種場目前種雞存欄量約為3000只,且孵化樓在上個月中旬已經竣工并開始全面運轉,孵化器高效運行,能夠保障每批種蛋的高成活率。此外,空氣能升溫系統與消毒通道等配套設施的完善,使得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能實現高效、安全、可持續。

圖為原種場工作人員在進行種雞人工授精工作 通訊員 劉萬平 提供
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調研與技術考察,深入理解生態養殖模式的核心優勢,還看到了這一技術在助力農民增收、推動地方產業健康發展中的巨大潛力。通過與當地2-3家大型養殖戶和十余家散戶的交流,成員們了解到當前生態養殖技術推廣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生態健康養殖技術不僅是農業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通過對通江放養森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及通江縣當地養殖戶的考察,成員們了解到,雖然生態養殖的初期投入較大,但隨著技術的普及和市場需求的提升,綠色養殖的長期效益將會顯現。隨著更多養殖戶逐步引入生態養殖技術,并在技術培訓和市場開拓方面獲得更好的支持,生態養殖產業有望在通江及周邊地區形成規模效應,帶動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