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草原,一路前行
青山綠水,向陽而生
在廣袤的鄉村振興的沃土上
建藝師生以黨建為引領
為美麗河北的建設注入青春能量!
7月24日,學院黨委書記舒平帶隊,院領導白仲航、李睿,各系黨支部書記、系主任等一行赴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御道口鎮開展主題教育調研、校地座談、墻繪等一系列活動。實踐隊以“黨建引領 藝術賦能 鄉村振興”擎旗致遠,領航定向。
調研參觀感悟,激活黨建引擎
銀里村是團隊在這里的第一個足跡點,駐村干部從教育幫扶、設計創新、文化藝術、產業提升等多個方面闡述了銀里村的變化與發展。
隨后團隊參觀了塞罕壩紀念館和尚海紀念林,在這里,視覺綠色與精神紅色震撼人心。團隊學習了塞罕壩幾代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精神,重溫了先輩熱血創業的艱辛歷程,獲取了寶貴的精神食糧。
了解特色產業,淬煉墻繪內核
三復興地村位于御道口鎮東北部,距鎮政府15公里,距縣城100公里,全村社會總面積77500畝,這里多草地林地,有其獨具特色的壩上風光。建藝學院一行與當地領導在三復興地村展開深切交流,共同感受三復興地村的改變發展。
走進還在建設中的黨建引領中心,實踐隊員們專心致志、深入實際,在心中為之刻畫美麗的藍圖。
實踐隊來到三復興地村的國家電投神源圍場御道口300兆瓦牧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現場。“光伏+畜牧飼料種植+綠色養殖”相結合,聯農、帶農、富農機制成功建立,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在了解三復興地村的特色產業后,團隊成員積極溝通,查閱資料,梳理關于光伏電板、沙洲野泉等四個方面主題的墻繪案例與想法,成員們更加明晰了墻繪的構思,并表示將深挖黨建文化墻功能,不斷豐富墻體文化內涵,讓墻繪在潛移默化中傳播黨性教育,激發黨員群眾共建美麗高嶺的內生動力,讓鄉村振興既有“顏值”,更有“內涵”。
聚力校地合作,譜寫歷史新篇
為進一步發揮新時代高校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服務河北。學院一行與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御道口鎮人民政府召開交流座談會。
雙方對未來的合作發展表示希冀,將堅持黨建引領,以合作共建促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壩上藝術新高地,培育鄉村文化特色品牌,扎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凝聚合力推動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此次“黨建共建示范基地”以及“產學研合作基地”不僅是深入校地合作的具體實踐,更是服務河北,為河北鄉村振興注入活力的務實舉措,必將推動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切實打造校地合作引領文化事業發展的樣板典范。
我們始終相信
最美的時光在路上,
最美的風景在前方,
藝術賦能出類“壩”萃,黨建引領筑夢“圍”來!
建藝學子與圍場的故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