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重溫革命記憶,溯源紅色血脈”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團隊成員來到天津市,前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重溫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先生的偉人事跡,實地探訪周總理和鄧奶奶的紅色故事。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位于天津市南開區水上公園西路9號。紀念館于1998年2月28日建成開放,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占地7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411平方米,紀念館基本陳列分為四大展區,即主展館、仿建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展區、周恩來總理專機展區和“新海門”號船舶展區。

暑期團隊成員首先來到了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先生的雕像前,他們堅定而溫柔,攜手同行。走進展館,重溫周總理求學南開的少年經歷,在周總理求學時期的課桌前感慨如今學習生活的條件之安定,再次堅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總理之少年志向。

在遵義會議的展板前,實踐團隊成員回憶在遵義會議舊址的探訪經歷,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面問題的會議。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周總理打開了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周恩來總理在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嘔心瀝血,為新中國初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對建立和平共處國際關系作出了卓越貢獻。1953年12月31日,周總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團的談話中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內容;1954年中國第一次以世界大國的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1955年,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并堅持“求同存異”。

正如紀念館石壁上所刻:周恩來總理是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對黨忠誠、維護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熱愛人民、勤政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遠奮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擔當、鞠躬盡瘁的杰出楷模;是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的杰出楷模。

進入紀念館二樓,20世紀中國婦女杰出代表鄧穎超先生的銅像后,鄧穎超同志創立的全國的早期婦女運動組織“女星社”的宗旨仍然璀璨:“實地拯救被壓迫婦女,宣傳婦女應有的革命精神,力求覺悟女子加入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鄧穎超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紀中國婦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婦女的驕傲,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深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暑期實踐團隊成員尋找紅色蹤跡,在天津追尋到周恩來的少年志向、周總理的外交格局、鄧穎超先生的革命精神。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先生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人民,周總理的一生為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為民族解放建立功勛、為人民幸福鞠躬盡瘁;鄧穎超先生的一生探索婦女解放之路、投身民族解放運動、引領婦女參加建設、肩負國家重要使命。我們當代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將學習并延續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先生的革命精神,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歷史的重任。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與歷史同向,與人民同在,與祖國同行。我們要努力學習,增長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堅持四個自信,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講求奉獻,服務人民,奉獻社會,樹立改革創新意識,增強改革創新能力,做改革創新的新生力軍,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以高揚的精神旗幟為指引,以強大的精神支柱為支撐,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