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師生奔赴農村實踐調研
時間:2024-07-27 閱讀: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為探析農村文化資源,學習特色農村發展經驗,近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師生奔赴河南省永城市曾樓村、時莊村和日月湖坍塌區生態公園開展調研。
鄉村文化振興正當時
當日上午,社會實踐團前往李寨鎮曾樓村開展調研。李寨鎮距離永城較遠,屬于永城南端,兩省交界地區,以農耕為主,其中曾樓村為漢代所建,鄉土文化歷史悠久。
實踐團抵達曾樓村時,正巧趕上村委會為60歲以上村民組織的免費拍照公益服務,活動現場井然有序,呈現出一片和諧友好的畫面。實踐團成員趁熱打鐵,向村民們發放調查問卷,并與村民們深入交流。成員由此了解到,曾樓村民風淳樸,鄰里關系和睦。村里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民們經常在廣場上聽戲、跳舞、下棋等,村民對近些年來的鄉村文化建設滿意度也很高。
村民們還熱情地向成員介紹了駐扎在村里多年的村醫夫婦,村醫曾醫生扎根基層,數十年風雨無阻保障村民的健康,實踐團跟隨村民來到衛生站時,被墻上掛滿了村民送的感恩錦旗深深震撼。據曾醫生和村里工作人員的介紹,曾樓村不止醫療服務到位,在農村衛生、道路建設、養老惠老等方面建設都卓有成效。
據村干部介紹,未來,曾樓村還將充分利用已經建設好的鄉村文化站、文化大舞臺等場地,充分挖掘村里的農耕文化和鄉土文化,積極開展村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發展鄉村文化建設,進一步筑牢鄉村振興之根。
傳承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下午,社會實踐團在永城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的協調下前往演集街道調研,得到當地街道和村委會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時莊村是“河南省文明村鎮”“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鄉村旅游巧媳婦工程示范基地”“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和“國家3A級旅游景區”,并被相繼確定為文化和旅游公共文化服務融合創新省級、國家級試點單位。
跟隨專職講解員的介紹,社會實踐團陸續參觀了時莊村的一系列建筑。時莊村堅持“保舊筑牢”的文化建設理念,對村里的傳統建筑加固修葺,通過現代化技術保留田園農村的獨特原貌,保持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時莊村一步一景觀,一院一主題,坐落關公飲馬泉、赤龍泉、老土廟等歷史古跡,構成民俗體驗、鄉旅文化、美食民宿等設計布局。
同時,社會實踐團還調研了時莊村的文化情況。在閆青松剪紙烙畫工作室中,構思巧妙的書法剪紙和栩栩如生的清夢上河圖燙畫讓團隊成員看得目不轉睛。移步到尚瓷文化藝術館,團隊成員發現這里收藏了三千多件古代陶瓷。時莊村通過收集歷代陶瓷,保護散落在全國各地的珍貴文物,并將數千年文化凝聚在此,體現出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而又延續至今。隨后實踐團成員參觀已有130年歷史的陳氏染坊。當地用核桃皮做的扎染已成為非遺文化,用天然的植物能夠染出純正的藍色,既體現中國人民的智慧,也體現當今染制技術的巨大進步。通過講解員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時莊村將陳氏染坊的工藝完整地保留下來,形成文化體驗和文產品產業鏈,傳統工藝與創新審美相碰撞的扎染藝術品經常供不應求。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促進時莊村的經濟發展。最后,實踐團來到茶館品嘗當地特色的大碗茶。在幽靜怡人的茶館內,眾人討論起一路所聞,交談甚歡,其樂融融。這次參觀之旅,讓實踐團成員認識到時莊村將文化保存、文化創造、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化有機融為一體。
參觀結束后,社會實踐團受村黨支部邀請,前往時莊村村委會與時莊村村干部,企業家和村民代表開展座談。他們回顧了時莊村的發展并強調該村的發展理念。第一,保存傳統文化并推動文化走向現代化。第二,改造村民的閑置房屋,既為藝術家營造創作環境,也為村民提供經濟創收。第三,實現政府搭臺,企業唱大戲。政府做好鄉村發展規劃,為鄉村文化經濟發展指明方向,企業為鄉村帶來成熟的商業模式,提高鄉村經濟收入。通過“政府管方向,企業管運營”的政企合作,朝著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提高多方經濟收入的共同目標邁進。社會實踐團的師生與時莊村各代表展開討論,并就時莊村未來發展進行深入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通過對時莊村實地考察,實踐團成員在時莊村中看到了通過傳統文化賦能所展現的鄉村振興新形態。此行充實的調研讓實踐團收獲頗豐。
弘揚生態文化,建造鄉村宜居生活
傍晚,社會實踐團前往永城日月湖坍塌區生態公園開展調研。日月湖是工業文明向生態文化轉化的一項典型案例。在過去,這里是城郊煤礦壓煤區,因過度采礦出現地面坍塌,房屋倒塌,耕地被淹,到處都是垃圾遍地、臭水橫流。如今在生態文化的引領下,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的日月湖坍塌區生態公園,日月湖分為南湖和北湖,形成6平方公里的水面,依據地勢劃分為人文景觀,藝術景觀和自然景觀區域。
通過走訪發現,在傍晚時分,前往公園的市民越來越多。有人在樹蔭下散步,有人在噴泉處戲水,還有人在草坪上休憩,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諧景觀。日月湖既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也彰顯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
實踐團成員通過向日月湖的向導和多位游客訪談了解到,日月湖的建設優化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從過去煙塵彌漫的農村到現在的水木年華的生態公園。一位從安徽過來旅游的大學生與實踐團成員開展交流,他提到在觀光的同時,還閱讀了公園有關生態文化的宣傳欄,認為踐行生態文化,才能美化鄉村環境,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隨后,實踐團成員向大量游客發放問卷,通過調查顯示,生態文化對鄉村振興起到重要作用。
日月湖坍塌區生態公園是黨以生態文化為引領,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典范,為居民提供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形成了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綜合效益。
作者:葉小慧 王楠
作者:葉小慧 來源:三下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