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藍圖下,為推動日照綠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積極響應號召,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利用專業知識,滿腔熱枕的組建了“星光不負守田人”社會實踐隊,在2025年寒假期間進行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為深入了解農戶經營的茶園情況茶農生計現狀,2025年1月10日-2025年1月11日社會實踐隊成員前往日照市區周邊的雙廟村、秦家官莊村、蘇家村、陶家村等地,開啟一場關于茶園生計與發展的走訪調研之旅。

圖 1為隊長韓珺浠為實踐隊員講解問卷使用方法。逄蘭 供圖
為確保此次調研活動的順利展開,實踐隊于2024年12月29日召開了一次全體集會。隊長韓珺浠有條不紊地從問卷使用、線路規劃、撰稿投稿、隊員分工這四個關鍵方面,為隊員們詳細闡述此次調研活動的執行方案。大家集思廣益,為后續的外出實踐做好充分準備。最后,隊長著重強調了有關外出實踐的安全問題,并組織了全體隊員在曲阜師范大學寒假社會實踐安全承諾書上簽字。

?圖 2為隊員們在陶家村向商戶詢問有關茶葉銷售的問題。郭宇婷 供圖
懷揣著對鄉村發展的關切和對茶農生活的關心,實踐隊員們走進一家家農戶,與茶農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基本生計狀況。在蘇家村,一位年逾花甲的茶農熱情地招呼隊員們,講述著自己多年來與茶園相依為命的故事,從茶園的日常管理到茶葉的采摘銷售,每一個環節都浸透著茶農辛勤的汗水。在秦家官莊村,為了從不同視角了解茶園現狀,隊員們踏進茶廠,走進商戶,深入了解炒茶、包裝、售茶的全過程。茶廠負責人表示希望政府能夠扶持茶農,助力綠茶產業發展;茶葉批發商則表示希望引進更多茶葉新品種,增加茶葉種類,拓展銷路。在陶家村,恰逢當地集市,隊員們集市上對茶農進行實時的采訪與問詢。通過走訪調研得出,大部分農戶對于無性系茶樹表示有所耳聞,但未曾嘗試引進種植,大部分是因為生長周期太長或擔心銷路和成本問題;而其他了解過這一品種的農戶,則表示種植此類品質受限制因素太多,不適于在日照地區大規模種植。

圖 3為隊員們在向茶農了解茶園生計狀況。韓珺浠 供圖
通過比較不同行業視角下對茶園的經營現狀,從農戶家庭的基本情況、茶園利用現狀、生計資本、生計風險、生計策略、意愿與新技術等 6 個方面入手,得出茶園易受凍害、干旱及蟲害的影響,收入不足以維持生計;除蘇家村外其他幾個村落撂荒現象較為嚴重等一系列結論,這將對日照綠茶未來的發展產生影響。
19世紀60-70年代實施的“南茶北引”政策,是我國農業史上一個重要的創舉,日照綠茶則是“南茶北引”的重要碩果之一。走進鄉村,氤氳茶香撲面而來。在為期兩天的走訪調研中,隊員們了解到農戶種茶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反映出當地悠久的種茶歷史和濃厚的茶文化。通過與農戶交流,對比分析收集到的調查問卷,實踐隊員發現日照周邊地區擁有著適合茶葉生長的酸堿地,這也成為日照綠茶得以成功引進并發展起來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自然災害對綠茶種植影響較大、銷售市場較為單一且新品種難以引進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戶將種茶逐漸轉為副業。
通過為期兩天的深入走訪調研,“星光不負守田人”社會實踐隊初步了解了茶園生計的多個方面。從茶農,到茶廠,再到茶商,形成了“三茶一體”的茶產業鏈。社會實踐隊成員們將帶著本次社會實踐的收獲,肩負起青年一代應有的責任,不斷深入調研,為茶農生計的改善貢獻智慧與力量,推動日照綠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通訊員 郭宇婷)

圖 4為“星光不負守田人”社會實踐隊成員集體合照。韓珺浠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