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中的追光者:郇華民與他的教育長歌
在蘇北魯南那片廣袤且厚重的土地上,歲月的風雪雖已漸漸掩埋了往昔的戰火硝煙,卻無法掩蓋那段崢嶸歲月里閃耀的人性光輝。有這樣一位追光者,他以教育為犁鏵,在歷史的土壤中深耕,播撒希望的種子;以信仰為火炬,在黑暗的長夜里前行,照亮無數人的心靈。他,就是郇華民,一位將畢生心血都傾注于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教育長歌,成為了人們心中永不磨滅的精神坐標。
一、寒夜燭火,教育信仰的肇始
回溯至百年之前,彼時的中華大地,宛如一艘在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的巨輪,陷入了無盡的黑暗與苦難。列強的鐵蹄肆意踐踏,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軍閥混戰不休,烽火連天,生靈涂炭;土匪橫行肆虐,燒殺搶掠,使得原本就貧瘠的鄉村雪上加霜。整個國家在黑暗中苦苦掙扎,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
1907年,在江蘇東海這片同樣飽經滄桑的土地上,郇華民誕生了。時代的苦難如同一把重錘,錘煉著他的意志,也激發了他內心深處強烈的使命感。20世紀20年代,在那教育資源極度匱乏、鄉村幾乎被知識遺忘的年代,郇華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毅然決然地在東海的土地上創辦了第一所鄉村學校。
那所學校,在當時的環境下,恰似寒夜中燃起的一支微弱卻堅定的燭火。校舍簡陋,師資稀缺,條件艱苦異常,但郇華民卻以滿腔的熱忱和堅定的信念,精心呵護著這來之不易的教育火種。他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鄉村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從此,這燭火在他的悉心培育下,愈燃愈旺,不僅照亮了鄉村教育的荒蕪之地,更點燃了他將革命教育視為終身信仰的奮斗征程。
二、戰火堅貞,教育與革命的同途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抗戰時期,那是一個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黑暗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中國的每一寸土地,所到之處,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在這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郇華民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他毅然投身于抗戰教育事業,將教育與革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里,郇華民不僅是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更是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他親自帶頭辦學,帶領著一群懷揣著理想和熱血的青年以及學生們,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艱難前行。他們一邊躲避著敵人的炮火,一邊堅持教學,在硝煙彌漫的環境中頑強地堅守著教育的陣地。
他們的足跡遍布蘇北和魯東南的每一個角落,從東海那片他深愛的故鄉,到宿遷、沭陽、海陵等飽受戰火摧殘的城市;從贛榆那片充滿生機的田野,到莒縣、日照、臨沭、臨沂等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在這廣袤的土地上,他所創辦的學校如同寒夜中的一盞盞明燈,為地方和抗日隊伍培養了數以千計的政治干部、軍隊干部和地方行政干部。
這些干部們,帶著從學校學到的知識和堅定的信仰,奔赴到各個抗日戰場,成為了抗擊侵略者的中流砥柱。郇華民就像一位堅毅的領航者,引領著這艘承載著希望和夢想的教育航船,在波濤洶涌的歷史洪流中,堅定地向著勝利的彼岸破浪前行。
在那個動蕩不安、思想碰撞激烈的年代,郇華民懷揣著“三民主義”的理想踏上了教育的杏壇,試圖通過教育來改變社會的現狀,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然而,隨著對社會現實的深入洞察和對革命道路的不斷探索,他逐漸認識到,只有“共產主義”才能真正實現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于是,他毅然高舉“共產主義”的偉大旗幟,興校辦學,將共產主義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著堅定信仰和高尚品質的學生。
他以瘦弱的身軀,卻蘊含著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執著地將教育的微光高高舉起,用自己的信仰為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凝聚起一批勇敢無畏的夜航者。他們如同點點繁星,在黑暗的夜空中閃爍著光芒,共同點燃了民族復興的希望之火,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三、廢墟新輝,教育的堅韌重生
解放戰爭后期,國民黨的統治已搖搖欲墜,在其西撤之際,對曾經的教育陣地進行了瘋狂的破壞。東海師范學校,這所承載著無數人希望和夢想的學府,也未能逃脫厄運,被破壞得千瘡百孔,“空空蕩蕩、破爛不堪”,仿佛一位遭受重創的巨人,在廢墟中痛苦地呻吟。
1948年11月,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郇華民臨危受命,肩負起了接管東海師范學校的艱巨任務。面對眼前的一片廢墟,他沒有絲毫的畏懼和退縮,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迅速投入到學校的重建工作中。
他四處奔走,不辭辛勞地籌集資金和物資;精心規劃,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學校發展藍圖;廣納賢才,積極招聘優秀的教師。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僅僅用了22天的時間,這所曾經破敗不堪的學校就奇跡般地煥然一新,重新開學。
教室里,再次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校園里,又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和希望。這一偉大的成就,不僅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仿佛是在呼應著一年后開國大典那振奮人心的禮炮聲,預示著新中國教育事業即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新中國成立后,郇華民在教育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他先后擔任了東海師范校長、連云港市科委副主任、新海連醫學??茖W校副校長、黨委副書記、水產??茖W校校長、海州師范副校長、連云港市教育局顧問組組長等重要職務。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始終如一地堅守著自己的教育初心,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將黨的事業、國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史海遺光,不朽精神的傳承
郇華民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無私奉獻的一生,是為教育事業不懈奮斗的一生。他的教育足跡不僅遍布連云港地區,更輻射到了整個蘇北魯南地區,乃至更廣闊的天地。他以實干的奮斗精神、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行,將革命教育的火種播撒在這片土地上,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個人的心田,沉淀出豐厚的精神沃土,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楷模和榜樣。
1991年,郇華民走完了他光輝而又充實的一生,但他的精神卻如同璀璨的星辰,永遠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中,照亮著后人前行的道路。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楊純曾與他并肩作戰,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楊純為他題詞:“矢志追求革命真理,熱忱獻身教育事業。”這簡短而有力的話語,深刻地概括了郇華民的一生,表達了對他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欽佩。
原中共中央體制改革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靳耀南也為他題詞:“為人民教育事業奉獻終身!”這不僅是對郇華民一生功績的高度評價,更是對他無私奉獻精神的最好詮釋。原連云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開智評價他“忠誠教育、精心育人、勤政廉潔、德高望重”,是“海屬杏壇一基石”。這些評價,無一不是對郇華民一生的認可和贊譽,他的功績將永載史冊,流芳百世。
如今,當我們漫步在蘇北魯南這片浸潤著革命者熱血的紅色土地上,盡管冬日的寒風凜冽,雪花紛飛,但依然能感受到歷史的追光。那是對先行者的深切緬懷,也是對他們偉大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我們仿佛能看到,郇華民這位不朽的師表,正端坐在歷史的中心,面帶微笑,向我們的內心傳送著火光,那溫暖而明亮的光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和有志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拼搏,奮勇前行。
五、冬訪心瀾,歷史回聲的激蕩
當我們懷著崇敬和探尋的心情,踏上追尋郇華民光輝足跡的采訪之旅時,正值寒冬時節。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滄桑;潔白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給整個世界披上了一層銀裝。瓦藍的天空中,幾縷寒云悠悠飄蕩,顯得格外清冷。
我們輾轉于江蘇東??h以及郇華民曾經戰斗過的蘇北地區。東海縣,這片地處江蘇省東北部的土地,在冬日的籠罩下,顯得格外靜謐而莊嚴。這里,西連徐邳,東臨黃海,北控齊魯,南蔽江淮,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重要的戰略意義。沂蒙山脈與淮北平原在此交匯,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馬陵山下舊石器時代后期的石制品,見證了人類文明的起源;魯蘭河畔焦莊西周早期墓群,訴說著古代的輝煌;丁旺村春秋時期的青銅器,閃耀著歷史的光芒。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跡,在白雪的映襯下,更顯古樸而厚重,仿佛在向我們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本以為,隨著歲月的流逝,時光的侵蝕,老一輩的故事或許會如同被積雪掩埋的足跡,逐漸被人淡忘。然而,當我們走進鄉間,隨意詢問時,那來自民間的歷史回聲卻如同一股暖流,穿透了冬日的寒冷,無比清晰、蕩氣回腸。
那些淳樸善良的鄉民們,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盡管歲月在他們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但他們的眼睛里卻閃爍著光芒。他們熱情地向我們講述著關于郇華民的點點滴滴,仿佛這些故事早已深深刻在了他們的記憶深處,從未消逝。
他們回憶著郇華民校長在學校里的點點滴滴,講述著他如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如何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啟迪學生的心靈;他們講述著郇華民在抗戰時期的英勇事跡,如何帶領著學生們在戰火中堅持學習,如何為了抗日事業而舍生忘死。這些故事,雖然樸實無華,但卻充滿了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郇華民校長的人格魅力和偉大精神。
2019年的一個冬日,在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一場特殊的重逢令人動容。從上海趕來的百歲革命老人冒自強與郇華民的夫人——91歲高齡的朱崇芹女士久別重逢。兩位老人在歲月的磨礪下,身體已不再硬朗,但他們的眼神中卻依然透露出堅定和溫暖。當他們的雙手緊握在一起時,時間仿佛凝固了,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濃濃的溫情。
2019年4月,冒自強(中)與朱崇芹(右) 范春成(左,老戰友)聚首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
冒自強老人微笑著開了一句玩笑:“郇華民你認識吧?”這句簡單而親切的話語,瞬間打破了冬日的寂靜,化解了歷史的凝重,讓在場的人都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歲月的深情厚誼。大家都笑了起來,笑聲中充滿了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和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冒自強面對著郇華民等老戰友的照片,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自豪,深情回憶起自己投身革命的經歷。他說,在“七七事變”那年,17歲的他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年,在表哥王子成家里,受到郇華民、劉錫九、李鐵民等人的影響,他們教他唱《松花江上》,那激昂的旋律仿佛在他心中點燃了一把火,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他們給他看《大眾哲學》,讓他對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正是在他們的引導下,他毅然加入了青救團,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9年初,青救團要搞武裝隊,我二話沒說,把家里叔伯三家合買的一支防匪用的土步槍,捐出來抗日。”冒自強老人激動地說道,“1939年4月,武裝隊編入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3團4營。3團西撤后,劉錫九帶著我又回到家鄉東海拉隊伍,后來成立云臺大隊,郇華民就是參謀長。”
這些珍貴的回憶,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熱血與激情,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傳承和弘揚郇華民精神的決心。歷史從未忘記,那些為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的人們,他們的身影和故事,將永遠在這片土地上流傳,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他們的精神,如同冬日里的暖陽,溫暖著我們的心靈,照亮著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充滿了勇氣和力量。
郇華民,這位寒夜中的追光者,他的一生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蘇北魯南的大地上,照亮著我們前行的道路。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奮勇拼搏。讓我們沿著他的足跡,追尋著那束光明,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書寫屬于我們的輝煌篇章,讓他的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閃耀著光芒。
撰稿人:張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