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安徽工業大學青悟成韻團隊開展了以“新”光璀璨,“適”在必行——基于四維度四主體提升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的調查研究。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滿懷憧憬與夢想的青年學子踏入大學校園,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然而,面對全新未知的環境和挑戰,大學新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青悟成韻實踐團隊對大學新生適應能力進行調研并提出解決方案,幫助新生更快的融入大學環境,提高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質量,從而為他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與半結構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共涉及來自全國19所大學的2500名學生。問卷內容涵蓋學習、生活、社交、心理等多個維度,旨在全面評估新生的適應能力。調研結果顯示,大學新生適應能力受多變量綜合作用影響,主要涵蓋在以下四個方面:
學習適應:自律與時間管理是關鍵調研發現,大部分新生表示能較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他們更加注重自主學習與時間管理,能夠合理安排學習計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然而,仍有的學生在學習主動性、時間管理以及學習方法上遇到困擾,需要更多的指導與支持。
生活適應:宿舍關系與生活費成熱點在生活方面,75%的新生表現出較強的自理能力,能夠妥善安排個人生活,包括宿舍衛生、生活費管理等。但部分學生反應由于地域差異、飲食作息習慣,導致宿舍內部矛盾影響宿舍和諧關系。
社交適應:社交活動助力融入新環境社交方面,超過80%的新生認為參加各類社交活動有助于融入新環境,擴大社交圈。他們通過參加社團、學生會、志愿服務等活動,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過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然而,仍有約15%的學生表示存在社交障礙,如難以主動與人交往、活動與學習相互沖突,需要更多的鼓勵與引導。
心理適應:關注心理健康,助力成長心理健康方面,調研顯示,約25%的新生表示在現實與期望存在差距,導致產生負面情緒、存在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需要學校和老師提供及時的心理支持與輔導。
圖為青悟成韻團隊成員在進行訪談。
針對調研結果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青梧成韻團隊建議高校從家長、導師、朋輩、輔導員四主體方面構建大學新生適應能力“四維度四主體”提升模式。以輔導員、大學生導師、高年級學生干部為主要力量,同時加強與家長溝通,實現家校聯動,緊緊圍繞大學新生適應問題開展多層次立體式的持續性教育輔導活動,指導新生盡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加強安全教育與法制教育、輔導員保持與學生的密切接觸等舉措,幫助新生較快地適應大學,融入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大學是青年學子實現夢想的搖籃,也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轉折。通過本次調研讓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只有全面深入了解新生的適應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與幫助,才能真正助力他們“破繭成蝶”,在大學的舞臺上綻放光彩。實踐隊員表示,回到學校后,他們將整理實踐成果,形成詳盡的調研報告,為相關高等教育部門制定策略提供參考。同時,隊員們還計劃持續關注大學新生適應能力情況,組織更多同學到關注大學新生適應能力中來,為增強大學新生適應能力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