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大美秦淮風光,共衛土壤健康
為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引導青年學生全方位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秦淮環保行暑期社會實踐團于2023年6月28日至7月8日在秦淮河流域開展了土壤質量調查活動,采集了秦淮河流域各個河段沿岸的土壤樣品,并在南京農業大學提供的實驗平臺進行了實驗分析檢測土壤的理化性質,評估秦淮河沿岸的土壤質量。

圖為以勤護秦-揚眉“土”氣調查組合照
百谷草木麗乎土,健康的土壤是健康食品和健康環境的基礎。現如今土壤正面臨板結、酸化、鹽堿化,重金屬污染等諸多問題,土壤健康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旨在以資環學子的調研與科普宣傳增加人民群眾對土壤污染的了解,提升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為了更好的了解秦淮河沿岸土質狀況,調查組預先選取秦淮河南北兩個源頭的7個地點作為采樣點。在鄭聚鋒老師的帶領下,“揚眉‘土’氣”土壤調查組于6月28日依次前往句容河段、溧水河段和二者交匯河段進行采樣工作。29日上午,趁著明媚的天氣,“揚眉‘土’氣”土壤調查組再出發,本次的目的地是位于宏運大道與花神大道交叉處的南京市水政監察大隊秦淮河大隊。至此,“揚眉‘土’氣”土壤調查組共進行了8個地點的土壤樣品采集。



圖為隊員們正在采集樣本
正值酷暑,隊員們一路汗流浹背,但通過團隊成員間的緊密協作以及之前積累的采樣經驗,順利完成了所有樣本的采集,共8個地點的24份土壤樣品。返校后,隊員們在研究生師兄的指導下將采集到的土樣進行烘干、容重測定以及研磨,得到20目和100目的土壤樣品,同時,還預先配置了相關實驗試劑。后續進行土壤酸堿度、有機質及全氮含量測定等實驗。
根據后續實驗可得,土壤pH值在7.5-8.0之間,整體土壤偏堿性,表面土壤鹽堿化程度較重,需要適量添加含硫酸銨、硝酸銨的酸性肥料,從而抑制土壤鹽堿化程度進一步加強。容重測定出來大致處于1.16-1.72g/cm
3,以土壤密度為2.65g/cm
3計算可以得出土壤孔隙度在35.09%-56.23%之間,疏松度差異明顯。

圖為小隊成員做實驗時照片
在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背景下,資環學子以秦淮母親河為起點,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探尋土壤健康,深入了解了秦淮河沿岸的土壤性質。之后資環學子將會響應國家號召,走到群眾中去,宣傳土壤健康知識,提高群眾的土壤安全和環保意識。
了解、改善身邊的環境問題是資環學子不忘的初心,牢記環境知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永恒的使命,而此次實踐也將化為一次難忘的經歷,成為資環學子環境保護行動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