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持續不斷擴大民間文化藝術影響力,助力鄉村振興產業建設和發展,7月10日—15日,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星火”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在黃景鵬、聶康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以“鄉村振興,青春建功”為主題,前往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六營泥塑村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調研社會實踐活動。
圖 實踐團來到藝博園 李毅豪
尋訪民間藝人 感受文化傳承“星火”社會實踐團一行初到泥塑村,六營泥塑村藝博園負責人胡錦偉先生便熱情地接待了實踐團。在與胡錦偉先生座談中他指出,鳳翔泥塑歷史悠久,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是我國目前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類手工藝之一,2006年5月鳳翔泥塑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今保護泥塑文化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創新,適應時代的潮流才是延續傳統非遺文化的關鍵。只有推進創新發展,加強宣傳力度,才能讓泥塑在傳承中復興,在復興中發揚光大。他希望,社會實踐團能夠利用當前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進一步弘揚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續和“塑”說泥土的生命。
圖 實踐團與胡錦偉座談 李毅豪
緊接著,胡錦偉先生為實踐團講述了泥塑在最早期的應用及發展演變史,并從泥塑造型的變化入手,講解他們在各個時代的泥塑傳承
圖 胡錦偉為實踐團講述泥塑發展史 李毅豪
最后,在胡錦偉先生的帶領下,實踐團參觀學習了泥塑從打泥、塑造、定型、繪制到成品的全過程,觀摩了國家級泥塑文化傳承大師胡新民制作泥塑工會吉祥物。
圖 胡錦偉帶領實踐團學習制作泥塑 李毅豪
走進工匠家中 掌握泥塑工藝 為切身感受泥塑傳統工藝的魅力和文化,實踐團一行積極入戶,與當地泥塑傳承人一起學習制作泥塑。當地泥塑傳承人從準備工具和材料、設計構思、制作基礎結構、塑造細節、平整修飾、陰干烘烤、上色裝飾這幾個方面細致的為實踐團成員展示泥塑制作全過程并鼓勵實踐團成員動手實操。經過2天的深入交流學習,實踐團成員基本掌握泥塑的制作流程,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圖 實踐團與當地村民學習制作泥塑 李毅豪
此外,實踐團還在六營村村干部劉蘭花的帶領下到了六營村文化產業研學基地參觀學習。劉蘭花女士首先為實踐團講解六營村泥塑產業現狀,向實踐團展示了六營村不同大師的泥塑工藝品。
圖 劉蘭花為實踐團講解六營村民俗文化 李毅豪
其次,劉蘭花女士從源頭入手,向實踐團成員展示了六營泥塑的原材料——“板板土”。
在劉蘭花女士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學習制作泥塑工藝品,描繪馬勺臉譜,制作木板年畫。在實踐中認識和學習到了更多六營村鄉村文化。
圖 劉蘭花為實踐團展示“板板土”
實地走訪調研 助力鄉村振興在學習泥塑制作工藝的過程中,實踐團還對泥塑的宣傳推廣、市場占有以及銷售渠道等方面展開了實地的走訪和調研,同時與當地村委會座談商討了制定了相關的方案和對策。一是實踐團將幫助六營村做好泥塑文化的宣傳與泥塑模型設計相關工作;二是嘗試鳳翔泥塑工藝與其他媒介的結合,打造新材料新產品新產業新領域;三是大力拓展宣傳渠道,通過展覽、公眾號和小程序等培育文化市場;四是充分提取出鳳翔泥塑經典元素,結合新時代社會需求設計文創產品,讓鳳翔泥塑文化煥發新機;五是加大推廣力度,開展美育教育,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研學、鳳翔泥塑課程等方式,不斷推動鳳翔泥塑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這將不僅推動泥塑文化創新發展,使更多人認識了解泥塑文化,傳承和發揚泥塑這項非遺文化,更能通過發展文化產業,促進六營村的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社會實踐活動是青年學生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重要途徑。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實踐團所有成員充分了解到鳳翔泥塑的歷史文化和保護意義,深入學習了泥塑工藝的制作流程,更是提出如何進一步將優秀的泥塑文化資源轉化為市場接受的文化產品,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后期,實踐團還將與當地村委會組織通過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對當地泥塑文化進行宣傳,增強文化認同感,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據悉,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已連續兩年在六營泥塑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2022年7月21日,西安石油大學和六營泥塑村藝博園簽訂了《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書》。2023年6月30日,石油工程學院在六營泥塑村深入調研泥塑文化,與藝博園進行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