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教隊成員到達鎮雄 李沅恒攝

支教隊成員幫助家長填寫安全責任書 潘東偉攝

一到三年級同學在展示自己的畫作 張燦攝

學生與靳浩陽積極互動 鄒莉攝

官曉悅講解英語 李昊燁攝

支教成員對下一階段教學教研 李昊燁攝
為深入貫徹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促進民族團結與文化交流,當代大學生當以實際行動展現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自7月25日起,彩云支教團陽育支教隊成員將在新苑社區里進行為期12天的支教活動。
在開展支教活動前,在陽育支教隊成員的協助下,學生家長簽訂安全保證書并為學生購買安全保險,有力地保證了各個學生的安全,為支教活動的開展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環境。
新苑社區下有幼兒園學生,上有初中學生。為支教有更好的效果,支教分三個位置進行。幼兒園和小學一到三年級學生在新苑社區兒童服務中心進行學習;小學四到六年級學生的教學在新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開展;初中學生的教學在新苑15號樓1單元701開展。
“老師,等我長大了要去看大海。”這是學生陳豪對支教隊成員張燦在繪畫課上說的話語。在繪畫課上,張燦為一到三年級學生發放帶有一張帶有鞋子輪廓的繪畫紙,并鼓勵各個學生畫出自己心中的想法。“這個藍色是天空,這個藍色是大海,這個棕色的是沙灘,還有還有這個紅色的星星是國旗!”“這是國寶熊貓,這邊是五星紅旗!”……學生激動地講述著自己的畫作。“山的孩子,每天睜眼看見的是重重疊疊的大山,對于大海只在繪畫本里和大人的話語里‘見過’,但擋不住他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就像幼鳥總是向往寬廣的藍天,希望這只載著夢想的鞋子帶著他們走向未來的遠方!”張燦說到。
在數學課上,支教隊成員靳浩陽用小游戲帶入數學知識的講法,成功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學生與靳浩陽積極互動,回答靳浩陽提出的數學問題。“我認為小孩子的玩樂是他們的天性,很少有人從小就可以集中精力上每一堂課,過于刻意地去傳授知識,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我采用了游戲中教學的方法,通過做游戲來抓取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小學時期是鍛煉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段,因此,在后面一階段的課程,我會讓孩子們更多的去感受學習的樂趣,以及學習所帶來的收獲。”靳浩陽說道。
支教隊成員李沅恒為小學四到六年級的孩子們揭開漢字神秘而悠久的歷史面紗。他生動地講述了在人類文明初現曙光時,古人如何以結繩記事的方式記錄生活點滴,繼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漢字這一璀璨的文化瑰寶應運而生。李沅恒的課程深入淺出,配以生動的例子和互動環節,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僅領略到了漢字之美,更深刻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與自豪感。
在心理課堂上,支教隊成員潘東偉巧妙地設計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虛擬拍賣會”。學生們每人都有100積分用于拍賣。隨著潘東偉的一聲聲講述,各個“商品”被各位同學買走,每一次競價都是學生內心深處渴望的直觀展現。活動不僅讓學生在趣味互動中學會了價值衡量與取舍,更促使他們深入自我。
隨著支教隊成員官曉悅細致入微的講解,初中學生對英語語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語法的課堂上,官曉悅細心地詢問學生對英語語法的不懂之處并逐個講解,這讓學生對語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講解英語語法時,面對孩子們求知的眼神,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努力將復雜的語法‘簡單化’,盡力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看到他們從困惑到豁然開朗,那份成就感難以言喻。同時,也意識到每個孩子吸收知識的速度不同,需要更加耐心與細致。我也更深刻體會到教育對孩子們成長的重要性,以及作為一名教師的使命與擔當。”官曉悅說道。
在每天的支教結束后,支教隊成員都會對一天的教學成果進行了總結,并對現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思路。支教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心靈的交流與碰撞。支教隊員們用他們的熱情與耐心,激發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拓寬了他們的視野,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與自信心。未來,陽育支教隊成員將繼續努力,為新苑社區的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